香港網絡大典
註冊
Advertisement

香港考試及評核局(簡稱考評局,英文:Hong Kong Examinations and Assessment Authority,HKEAA),前稱香港考試局,是香港專責安排及統籌考試的部門。香港考試局於1977年5月成立,並於同年8月1日開始執行其法定任務。考試局成立初期,財政來源主要來自政府,及至1981年起,考試局才正式成為財政獨立及自負盈虧的獨立法定機構。為更有效反映考試局的角色及工作,考試局於2002年7月正式易名為香港考試及評核局,以顯示其除了繼續主辦原有的考試外,亦十分重視推行促進學習的評核工作。

考試服務[]

2008年,香港考試及評核局舉辦以下的公開考試及評核:

  • 香港中學會考及香港高級程度會考(於2012年被香港中學文憑考試取代)
  • 香港普通話水平測試
  • 香港教師語文能力評核
  • 全港性系統評估

出卷文化[]

虛構人名及地方[]

考評局的出卷文化非常奇特,尤其是會考及高考中文科及英文科的試卷,所有的現實生活例子皆是虛構出來的。

在九十年代後期的中文試卷中,考評局多數都以「香城」代替「香港」,以「海洋世界」代替「海洋公園」;而所有人名及地名都是虛構出來的,最常用的人名包括了「英秀」、「一心」、「幼羚」、「家寶」、「念慈」、「思賢」、「有容」、「向華」、「修端」及「允行」,在寫作卷中不少題目也必須要用這些人名;而地名更以「杏壇」一詞使用得最多,相關配搭包括有「杏壇中學」、「杏壇醫學院」等。

在英文作文試卷中,出現得最多的人名就是「Chris Wong」,考評局使用「Chris Wong」一詞,是因為它是一個中性詞,即它同時是男人名及女人名,最常見於會考英文會話考卷之訪問部分及高考英文會話考卷之匯報部分,題目多以「You are Chris Wong. You are XXX」開始,而英文會話的監考員多數都會飾演「Mr Green」或「Miss Green」。而在寫作考核中,考試規則通常要求考生用Chris Wong來稱呼自己,否則會被扣分。

代表音樂[]

此外,由已停辦的香港中學會考和高級程度會考,以至是文憑試的中英文科聆聽考試,考評局使用了1962年約翰·巴比羅利指揮倫敦小交響樂團(Sinfonia of London)演奏的《綠袖子幻想曲》(Fantasia On Greensleeves),讓考生確認電台頻道的訊號,和透過停頓時間供考生閱讀指示、試題及整理答案。[1]

該版本主要因其旋律柔和,而且歌曲長度適合,能配合考試的停頓安排,繼而成為公開考試的代表音樂,並成為歷代考生的集體回憶。目前考評局沒有計劃轉用其他樂曲。[2]

考評局重大事件錄[]

攪切榨的考試局[]

主條目:攪切榨

2005年4月8日舉行的香港高級程度會考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卷一乙部閱讀理解,試卷臨時改變考核方式,由過往考速讀改為精讀,問題形式由填充題及多項選擇題改為考問答題,篇章由六篇短篇改為三篇長篇,影響考生表現,引起多名考生向考評局投訴。

而當中閱讀篇章《中年是下午茶》(香港文學家董橋作品)被考生批評過於艱深。其中一條問題問及文章內「攪一杯往事,切一塊鄉愁,榨幾滴希望」中「攪」、「切」、「榨」三字在文中的意思,由於太艱深引起普遍考生的不滿,並以「攪切榨」一詞作為表達不滿的用語,更衍生出一些網上惡搞,成為當時哄動一時的網絡事件。

Uwants會考生投訴試場主任事件[]

在2006年中,用戶steve0423於Uwants的「公開考試~加油站」憤怒投訴其於會考試場受到冷待。事件引起其他討論區用戶極大迴響,更激起受投訴學校其學生群起抵抗外來無故誣蔑。

考生手機上網作弊疑雲[]

2006年5月4日舉行的香港中學會考英國語文科(課程乙)卷二考試,懷疑有考生知道文章出處後,立即要求到洗手間,並利用手提電話或個人電子手帳到有關網站尋找答案。事件惹來大批考生不滿,更有人在網上發起聯署,要求考評局徹查事件。

「檸檬茶」事件[]

2007年5月舉行的香港中學會考中文科作文題目其中一題為檸檬茶,其後發現英皇教育的中文科補習教師蕭源在補習班中提供了一篇名為《凍檸茶》的範文供學生參考。有考生指這題條目太冷目,這樣也猜中,被質疑是試題被外露,有不公平的情況。及後考評局檢視有關試卷的擬備過程及進行調查,認為並無證據顯示有試題外洩的情況。

潛水怕屈機事件[]

2008年4月舉行的香港中學會考中文科卷一「閱讀能力」出現嶄新的試題模式,其中多項選擇題佔全卷愈半分數,而且答案意思極為相近,被批評試卷考核考生的推理及常識多於中文能力。另外,有教師指出部份題目過深,其中第二篇中國唐代詩人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更被指為中七至大一中國文學科教學選材。而在翌日的卷三「聆聽能力」中,《春江花月夜》再度被提及,當中的錄音資料更有《春江花月夜》的解釋。

而卷五「綜合能力考核」,考評局試圖追上潮流,以潮流用語出題考核學生。可惜,考評局誤把「屈機」解作「玩遊戲因無法取勝而屈服」,又創作了就連當下年青人也看不明的「潮句」——「見鬼勿O嘴潛水怕屈機」;因為考評局胡亂解釋又胡亂堆砌潮流用語、潮流語句,翌日即成各大報章(如《星島日報》、《蘋果日報》)之抨擊對象。雖然這句潮語令人啼笑皆非,而且意思難以令人明白,但考生在作答該卷時並不需明白「潛水怕屈機」的意思,然而考生仍批評考評局這句潮語影響其成績。

網民虛報灣仔考評局大火事件[]

2009年4月1日,高登會員HKH_星雲在高登吹水台發表偽造新聞,訛稱灣仔考評局發生火災,可能影響考生考試試期,結果考評局發表聲明澄清,並已報警處理,指出有關消息為謠傳。

2009年會考中文試題外洩疑雲[]

2009年4月7日,一名網民在討論區裡散播2009年香港中學會考中文可能會出的題目,有部分考生信以為真。在2009年4月24日舉行的會考中文卷一及卷二,已被證實最少貼中其中三條題目,因而出現會考中文試題外洩疑雲。

2009年會考中文卷五計錯時疑雲[]

2009年4月28日,不少會考生均收到一條短訊。短訊聲稱2009年會考中文卷五再次發生「計錯時」事件,而是次事件更不止在一間試場發生。因而出現會考中文卷五計錯時疑雲。考評局和有關學校表示,是次事件是完全虛構。

會考中史扭曲「六四」史實事件[]

8964 hkeaa

2009年會考中史題目提及「六四事件」。

在2009年5月4日的中學會考中國歷史科,首次提及1989年「六四事件」。題目觸及當時中共中央總書記,以及六四事件發生時段。[3]有關試題的第十二題寫明與「改革開放及對外關係」有關,其中提供的歷史資料,提及「政府實行『價格闖關』,其後引發『搶購風潮』,導致嚴重的『官倒』現象,最後出現『六四事件』」,然而有考生在網上討論區批評有關試題以偏概全,考評局有意掩飾「六四事件」的真相。

有網民在Facebook中要求把六四事件納入中學課程,務求讓下一代認識史實。[4]亦有網民成立Facebook群組抗議考評局扭曲「六四事件」史實。[5]

2010年香港中學會考中文科試卷事件[]

2010年4月23日,當日數以萬計的末代會考生應考香港中學會考中文科試卷,其中佔全科25%的「閱讀理解」出現文言文題目,被指將香港高級程度會考的題目搬上香港中學會考,引起考生不滿。

此外,卷二「作文」的其中一條題目為《校園火警演習眾生相》,與英皇教育補習天王蕭源之模擬題目《戲院火警演習眾生相》極其相似,是蕭源貼中2007年會考《檸檬茶》題目後,再度貼中題目,考生懷疑試題外洩。

首屆中學文憑試考試報告引來非議[]

2012年11月,考評局發表首屆中學文憑試考試報告,報告指出中文科口試經常出現中英夾雜的問題,例如提及「iPhone」或「Facebook」等字眼,考評局發言人在訪問中認為可以用「智能電話」、「面書」代替。

有網民得知有關消息之後,隨即批評考評局的考試報告與時代脫節,更有網民提出一些不能譯為中文的英文字以質問考評局。[6][7]

聆聽卷錄音檔案格式出錯事件[]

2017年4月6日,考評局中學文憑試中文科卷三聆聽及綜合能力考試舉行期間,有56間使用紅外線或學校廣播系統的試場,因無法播放聆聽試的錄音,導致近一萬名考生要延遲開考。

有技術人員指出,當天早上9點15分使用監考員提供的試音手指試播時仍能正常播放聲帶,但到10時正式開考卻無法播出。他稱,初時以為是USB手指出現問題,但轉用第二隻USB手指仍播放失敗,更換播放器後也無法播放。最後要使用考室內的電腦才成功閱取到檔案,事後發現考評局提供的試音手指是使用「mp3」檔案格式,但正式試卷聲帶則用「wav」檔案格式,但局方提供的播放器卻無法讀取「wav」檔案。

及後考評局初步調查後表示,由於是次負責錄製聆聽考試的人手有變動,負責職員不知道「wav」檔案不能在試場使用的USB MP3播放機內播放,而事後的複檢亦只在電腦上進行,故未能及時發現錄音不能在USB MP3播放機上播放。[8]

有關事件引起不少網民討論,有網民隨即恥笑考評局的資訊科技水平,甚至笑指此事會成為ICT的考試題目。[9]

惡搞作品[]

參考條目[]

考評局事件系列[]

考評局衍生作品系列[]

註解

外部連結[]


前任
高登Admin
Google
Pizza Hut
高登每月之星
2008年4月
香港考試及評核局
後任
Victor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