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網絡大典
註冊
Advertisement

自殺suicide),是極端的人類自殘行為之一,成功則喪命,失敗則留下嚴重後遺症。自殺現象主要由經濟、家庭、教育、精神、病痛、生活壓力等問題而引發,成為香港顯著的社會問題之一,亦是香港網民時刻討論的話題。

高登討論區術語中,「自殺」亦可指為於討論區內張貼違規照片,以求個人帳戶被封殺的烈士行為,其後延伸指「刻意作出違規行為,以求管理員封禁」,並被其他網絡社群所使用。

關於自殺的法律[]

根據香港法例第33B條《侵害人身罪條例》,任何人協助、教唆、慫使或促致他人自殺,或進行企圖自殺,均屬犯法,最高可判監14年。換句話說,協助或教唆他人自殺都是犯罪行為。[1]

香港各界的看法[]

局外人對自殺的看法[]

香港網民於2000年代初期起,曾經歧視自殺致死者,並傾向將自殺行為視作「無能」、「失敗」、「抵死」[2][3][4]、「陀衰家」(累及他人)的可恥表現[5][6]。但對於高知名度、或擁有美貌之藝人則予以例外,如林黛、翁美玲張國榮等。這正反映出社會對不同階級人士、有著各異的認受標準。

大部份自殺事件都是基於當事人無法自救、走不出困局所致,當中包括生活上、甚至精神上。他們在世時找不到相關的協助,死後也得不到社會的基本尊重。[7]若以西方的人道立場來看,他們無論生或死都是相當可悲的。

到了2010年後,發生多宗網絡社群網民自殺事件後,令其他網民關注到,部分網民有可能遇上生活逆境、受盡外界的身分歧視,加上難找「以網絡社群形式」的輔導方法,而走向自殺之路。於是網上不時重提「網民一起團結,對抗生命逆境」的言論,希望大家能夠防止自殺。

傳媒對自殺報導手法[]

香港傳媒對於處理自殺事件報道的手法南轅北轍。電視台、電台等規管較嚴的電子媒體,以「冷處理」方式──即客觀而不煽情,平鋪直叙引述警方消息──來處理自殺案件。

香港部份最高銷量報章的報社,為提升報章銷量,往往將自殺事件放於頭版報道,甚至將自殺者死後的屍首照片公開,但經打格仔(馬賽克)處理。香港的社會團體認為,這些圖片和報道過於不安,以及過份渲染自殺,使其他人有模學樣。但亦有部分報社在報道自殺事件時會作出收斂,只刊登經覆蓋自殺者遺體的相片,和刊登相關防止自殺機構的熱線電話號碼

自殺者對自殺的看法[]

一名大學中文系教授於2007年自殺前,透過網誌留下了對自殺這種行為的個人想法[8][9]

事實上,一個人選擇自殺一定有他或她之大不幸的根由,他人哪裡知道?更何況拒絕一種生活也是一個人的尊嚴與勇氣的表示,至少是一種消極的表示,它比那些蠅營狗苟的生命更像人的生命。像一個人樣地活著太不容易了,我們每個人只要還有一點人氣都會有一些難以跨過的人生關口和度日如年的時刻,也總會有一些輕生放棄的念頭,正因為如此,才有人說自殺不易,活著更難,當然不是苟且偷生的那種活。

—大學中文系教授余虹,2007年

2010年及以前個案[]

黃姓少年自殺案[]

2007年,十八歲少年黃葵香於數年前父親病死後,獨力照顧幼妹及有輕度弱智的母親,但最終抵受不住財政和家庭壓力自殺身亡。事後部份高登會員,曾恥笑死者的容貌為「未死都應該搵死人化妝師搞下個樣啦」、「一睇就知條命生得臭」[10];以「抵死」、「廢柴」這類帶有歧視字眼來形容死者,更是不絕於耳。

懷疑御宅族自殺案[]

2007年11月,一名40多歲,沒任何社交生活的快餐店廚房員工,懷疑欠債跳樓身亡。後被發現死者房間遺下大批波鞋、光碟,以及貼滿一眾女性歌手偶像(如Twins容祖兒等)、特攝系列《鹹蛋超人》的海報,與御宅族的部分性格相符。由於死者的身份,正是毒男的典型,結果事件曾受到不少高登會員的唾罵與恥笑[11][12]



facebook自殺群組事件[]

2009年11月25日,多個香港傳媒報導指出,有網民開設名為「我要煉(練)習自殺」的facebook群組,涉嫌透過討論教唆網民集體自殺,引起香港警方及社會關注。[13]

早在2009年11月24日,有社工發現,天水圍一名曾經自殺的學生,是該自殺群組的成員,該群組更相約於下月一起自殺,該名社工於是報警備案,因而揭發自殺群組事件。[14]

有關「我要練習自殺」facebook群組在被揭發之後於11月25日被刪除,但不久卻在翌日死灰復燃,再次出現有關群組。一名14歲女生另起爐灶,重開名為「╳我要(練)_自殺_」facebook群組,即時吸引數十人加入,女生留言稱:「人人都唔知我哋的存在……倒不如一齊死去了。」群組聲明「不認同ga(嘅)請離開,不要阻住,否則格╳勿論」。群組需經允許才能加入,當有成員問:「死,真的能解決一切嗎?」女生則答:「我想你一定唔理解死能解決的事。」有人稱自殺要坐監時,女生卻叫對方「不要阻住」,又稱自殺毋須坐監。群組內有多張「血腥照片」,包括滿佈刀痕的手腕及染血紙巾。警方發言人表示已獲悉該群組存在,正派員跟進,及後有關群組已在11月26日被刪除。[15]

自此之後,不少有心人則在facebook設立反自殺群組,包括「我不要 (練) _自殺_」、「自殺?別傻啦~.~」、「我要練習愛生命」等呼籲青少年珍惜生命,童軍知友社社工則自設「我不會自殺大聯盟」群組,實行以網制網。

高登會員不開心自殺事件[]

2010年10月19日,多份報章報導一名18歲網民(及後被證實為高登會員不開心」),於10月18日在家中燒炭自殺身亡。直到2010年11月12日,有高登會員重提此事時,才被其他會員得悉,及作遲來的哀悼。

此事件反映出部分網民,對一些於網絡社群發出聲稱自殺帖子的網民,欠缺警覺性。

2011年個案[]

獨居少年自殺事件[]

2011年4月下旬,一名22歲少年,從居住的公屋單位墮下身亡。當時警方登門調查發現全屋佈滿灰塵,而開著的電腦曾經瀏覽過關於自殺的網站。據街坊聲稱,事主平日除外出買飯外,終日足不出戶,在家只是上網及打遊戲機,警方不排除他因不堪孤獨而尋死。當時傳媒報導此事時,以「獨居10年的超級宅男」來稱呼已故事主。網民在討論事件時,同情事主的背景,認為在激烈競爭下的香港社會,衍生出不少孤獨性格、缺乏關愛的「社交失敗者」,並認為事主的自殺,是對著重功利的香港社會作出控訴。[7]

2012年個案[]

獨居青年自殺事件[]

2012年8月11日,傳媒報導一名35歲獨居男性青年,其家人於6月起無法聯絡他;直到8月10日家人登門造訪時,已被發現伏屍在劏房內,死因疑是燒炭自殺。由於傳媒引述鄰居指,該無業青年精神疑有問題,喜歡房內打機,所以報導時冠以「宅男」稱呼事主。[16]

青年吸氦氣自殺事件[]

2012年9月8日,一名25歲青年疑仿效歐美台灣流行的氦氣自殺法,利用市面上用作灌充氣球用的氦氣罐,成為本港首宗吸氦氣自殺案。港大防止自殺研究中心及社福團體擔心,傳媒渲染及當局欠缺氦氣罐的售賣監管,均可能導致這類自殺事件增加。[17][18]

及後到2013年,本港的確再發生多宗氦氣自殺事件。[19][20][21][22][23]

2013年個案[]

80後中學歷史科教師自殺事件[]

2013年10月23日,一名在女子中學任教,年僅30歲的80後葉姓歷史科教師,疑因曾被學生嘲笑用英語上課水準差,並說:「不如你用番中文啦!」大受打擊。新入職不足兩個月,便選擇留下遺書,自殺身亡。有學生在facebook留言:「forgive us(原諒我們)」。[24]

網民當時對現今學生不懂尊師重道作出議論;不過亦有網民指,現今80後心靈脆弱,受不了挫折,連當教師都不適合。[25]

高登會員膠草膠花自殺[]

2013年11月下旬,高登討論區會員「膠草膠花」(高登會員編號:248001)疑不堪哮喘病折磨,致電身在內地父親後,從黃大仙寓所走廊跳下喪生。報載此「巴打」姓黃叫阿邦,英文名Tony,曾自爆是物業保安員。當時消息指,阿邦患有哮喘病約10年,近月因病辭職在家休養,但因沉迷上網,母親曾出言指摘。死者自殺前數天,母子再因小事爭吵,母親其後搬到胞妹家中暫住。

對於有網民輕生,高登行政總裁林祖舜接受報章訪問時,對事件表示可惜。他稱任何人「有病都好,唔開心都好」,都應積極面對,或者懂得向人求助,例如在現實世界不開心,亦可在網上尋求幫助,讓眾多「巴打絲打」給予支持和鼓勵。[26]他亦特別在「高登公告」向該巴打說聲「安息」,並拍片上載YouTube,呼籲大家珍惜生命。[27]

「膠草膠花」自殺消息,同時令其他會員「回帶」發現有另一會員「在這裡接吻」(高登會員編號:227912) 曾事前張揚以氦氣自殺,結果懷疑於2013年11月15日成真。[28][29]

2014年個案[]

女「拳手」自殺事件[]

2014年2月10日,一名生長在破碎家庭的29歲女子,中五畢業後到酒吧任職拳手,結果捱壞身子,三年前返回大窩口邨把她撫養成人的姑媽身邊,要依靠姑媽照顧起居,兩人情如母女,但女事主自覺連累姑媽,向姑媽傳送短訊(SMS)絕命書後跳樓自殺,結束匆匆一生。[30]

由於該姑媽有一大學畢業的長子,終日留家變成「隱蔽青年」。女死者就是被這個大表哥「薄責」後,先在facebook寫下詩人徐志摩著名詩句「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不帶走任何東西」,及「我並不是一時衝動」等遺言,再向姑媽以短訊道別後自殺。高登討論區巴打們認為這位長子極可能是高登仔,紛紛隔著電腦發出聲討的聲音。[31]

33歲隱青自殺[]

2014年4月中旬,一名33歲男「隱青」文仔,九年來甚少出戶,自閉在葵涌大窩口邨住所沉迷線上遊戲,長期以寫字條與父溝通。他重投社會工作僅一日,無法適應,加上思念亡母及欠債,留下遺書在睡房燒炭自殺,雖然父親及時回家揭發,事主送院後命懸一線,康復後智力恐受損。[32]

案件發生後引起高登仔廣泛討論,有巴打害怕今天的文仔,就是明天的自己。[33]

打機致頸椎痛IVE青年自殺[]

2014年5月22日,22歲青年疑長年累月對着電腦打遊戲機,致頸椎勞損生骨刺並壓向神經線,多年來痛楚難當,止痛藥及物理治療都無法舒緩,結果疑在痛不欲生的折磨下,前晚趁家中無人,在屯門大興邨寓所用鐵鏈綁頸扣上鎖頭上吊自殺。

曾於香港專業教育學院(IVE)讀酒店課程,據稱他早年沉迷打機,愛玩《三國志》、《神來也》及《SD高達》等網絡遊戲,不時打到天昏地暗,他更是遊戲機群組的活躍成員。懷疑因為長期對着電腦坐姿不正確,五年前開始頸椎勞損生骨刺,需要接受治療,惟頸痛一直未見舒緩,生活大受影響。

他聽醫生勸喻少打機,曾於facebook表示:「唔好再send甚麼遊戲邀請畀我,一不釣魚,二不玩箒喱,我甚至乎冇打機。」戒除機癮的他,開始注重健康,經常帶着背囊四處行山,更健身操肌肉。但積患已成,即使生活變回正常,痛楚卻無法根治。結果他趁家中無人,走上絕路。[34]

由於死者的90後及曾就讀IVE背境,和很多年輕網民相像,不少網民也如死者一樣,沉迷打機,他的自殺帶給網民不少震撼。[35]不過死者給媽媽的遺書中表示自己已買保險,受益人是母親,叮囑母親在他死後向保險公司索償。[36]不少網民對他的遺言起爭議,認為保險公司不會因自殺作出賠償。[37]

2015年個案[]

中大抗癌生自殺[]

2015年6月下旬,一名患上腦癌的柯姓中大生,因不堪復發折磨而在觀塘墮樓自殺。死前他在facebook留下遺言,自斥為不孝子,並指自己「不枉此生」。[38]

少女輕生前死亡直播[]

2015年12月16日,一名15歲少女於旺角鬧市跳樓身亡,她死前在facebookInstagram兩個社交平台上,上載多張危坐高樓的照片與短片,暗示自己將離開人世,雖然她的老師發現少女危坐的地點在旺角後立即報警求助,惟無法及時阻止少女跳樓自殺。黃姓少女在社交媒體上有略提自殺的原因,她指出從小學開始就有跳樓的念頭,一直覺得自己的人生頹廢以及生無可戀,又提到「2015年12月16日我終於把這個念頭實行」。好友發現貼文後不停勸阻,稱「俾叉電器你」、「等你食飯」、「我好多電用唔曬,返黎幫下手」、「你係咪唔滿意個紋身吖?我幫你畫過吖,返黎啦!」等,但徒勞無功。網民又發現她曾貼出存錢照,本想留待自己升學之用,但最後則託朋友完成其遺願,把金錢拿到慈善機構捐助有需要的人。[39]

不過,網民翻查少女facebook及Instagram內容,懷疑她遭前一間學校針對。她於2014年轉校至慕光英文書院升讀中三,起初不太滿意校方嚴謹做法,其後她自稱盡量配合、「串少啲老師」;平日學習表現不俗,科學科測驗更連續兩次考獲全班第一。直至2015年暑假出席年終考試,她因遲到兩分鐘,就被學校副校長指責她以及其餘三名遲到同學,揚言操行會因而變成D級,來年留班。派發成績表後,她發現當日有份遲到的A同學操行同樣獲D級,但自己成績比A同學優異,缺席日數少一半,並只有一個小過,最終A同學竟可獲升班,她卻被留班,要轉校至香港兆基創意書院升讀中四,惹來網民質疑校方針對小雲,增加她精神壓力之嫌。[40]

2016年學生自殺潮[]

自2015/16學年起,學生自殺個案較以往頻密,引起社會各界關注,至2016年3月更見嚴重,上半月更出現九日七宗的情況,當中有三名為中大生。如以2015年9月學年開始計算,自殺及企圖自殺的事件更高達20宗。[41]有網民認為學生覺得社會現況絕望,未來前路茫茫,容易令學生想不開走向絕路。亦有網民斥成年人動不動斥年青人為「廢青」,打擊他們的自信心,引發自殺潮的出現。[42]

其後學生自殺的個案未有停止;事件為媒體報導後,知名人士的回應成為焦點,有人因發言內容不恰當而被斥涼薄。政府推出的補救措施亦被指為「後知後覺」、「硬膠」。

2017年個案[]

公僕夫婦墮樓慘劇[]

2017年9月4日,一對公僕夫婦從油麻地豪宅「御金‧國峯」高處墮下至兩戶的平台花園,雙雙斃命。事後調查懷疑男死者刀傷妻子後先將其推落樓再自殺。[43]

不過,有不少網民則將注意力放於事發地點,關注涉事單位及伏屍現場的樓價會因而受影響。無綫節目《東張西望》更在報道事件時,以「凶宅」角度剖析案件對樓價的影響。節目主持之一的宋熙年當時則指《東張西望》以往曾探討過凶宅個案,認為若放下迷信,凶宅可以變成商機。另一主持人林溥來(Patrick Sir)亦送上投資凶宅的貼士,「我認識一位地產投資者,他都認為投資凶宅是一門商機。他專買一些較為便宜的凶宅,之後特登租予外國人,他認為外國人通常都百無禁忌甚麼也不怕。租予他們一、兩年後,大家就淡忘了這間是凶宅」。報道手法被網民直斥「低俗」。[44][45][46]

蔡若蓮長子跳樓[]

主條目:蔡若蓮

2017年9月7日早上,教育局副局長蔡若蓮25歲的長子潘匡仁在港鐵九龍站上蓋物業「擎天半島」墮樓身亡。由於蔡若蓮曾力推國民教育、「普教中」等爭議性政策,因此不少網民聞訊均幸災樂禍,不過亦有人致哀[47][48][49]

有人在香港教育大學民主牆上貼上「恭喜蔡匪若蓮之子魂歸西天」字句,引起社會極大迴響。教大校長張仁良代表校方向蔡若蓮及其家人道歉,並批評涉事者「唔係人」、「冇人性」,將調查他們是否該校學生。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教育局局長楊潤雄,及教大校董會主席馬時亨均譴責相關言論。[50][51]網民不滿城中「權貴」因事涉高官子女而極度關注,但對近年來學生自殺成風卻不聞不問,有人更「創造」成語「若蓮喪子」作嘲諷。[52]

稍後更有拍得張貼標語經過的閉路電視片段經傳媒公開,令校方與學生的對立升級。

2018年個案[]

屯門弒父母後自殺倫常命案[]

2018年6月18日,屯門新屯門中心發生三屍命案,一名幼女疑長期受患濕疹困擾,在用刀刺殺父母後,再以氦氣袋笠頭自殺。[53]

有關事件引起網民熱議,女事主疑被發現曾於LIHKG討論區出帖討論自殺方法及濕疹之苦,網民回帶討論。[54][55][56]事後LIHKG討論區管理員發出公告,表示將審核或刪除有關自殺的討論,會員反應兩極。[57]

2019年個案[]

東華三院李東海小學教師校內自殺事件[]

2019年3月6日,於天水圍東華三院李東海小學任教的女教師林麗棠疑因工作壓力於校內跳樓自殺,事後矛頭指向該校校長羅婉儀多番針對留難死者,以及其他種種劣行,引起網民及社會關注,要求為死者討回公道。

反送中自殺義士[]

各機構對網絡自殺現象的處理[]

  • 香港青年協會在2009年6月成立本港首個網上外展隊,由3名社工搜尋青少年的網上留言,按不同困惑提供輔導;當中包括20名任職「做個智Net的」家庭支援中心的互聯網大使提供協助。[58][59]
  • 香港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於2008年6月推出「網蹤人」計劃,由20名義工搜尋提及「自殺」字眼的網誌討論區[58]

求助熱線[]

  • 明愛向晴熱線:18288
  • 香港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2389 2222 (電郵:touch@sbhk.org.hk)
  • 生命熱線:2382 0000
  • 社會福利署24小時熱線:2343 2255
  • 人間互助社聯熱線:1878 668
  • 香港青年協會關心一線:2777 8899

自殺或試圖自殺的本地名人[]

自殺不遂[]

  • 韓馬利:藝人
  • 羅兆輝︰商人,已於2011年病逝。
  • 卓韻芝︰藝人、作家。
  • 譚兆偉:足球員。

自殺致死[]

  • 林黛︰著名演員,死於1964年7月17日,死因吞服過量藥物。
  • 樂蒂︰邵氏演員,有「古典美人」之稱,死於1968年12月27日,死因吞服過量藥物。
  • 查傳俠︰作家金庸長子,死於1976年10月,死因從高處墮下。
  • 翁美玲︰演員,死於1985年5月14日,死因一氧化碳中毒。
  • 鍾保羅︰藝人,死於1989年9月1日,死因從高處墮下。
  • 陳寶蓮︰演員,死於2002年7月31日,死因從高處墮下。
  • 張國榮︰著名歌手、演員,死於2003年4月1日,死因從高處墮下。
  • 蔡加穎︰玩具大王蔡志明女兒、蔡加讚胞姐,死於2003年7月5日,死因吸入過量一氧化碳。
  • 蔣世豪︰足球員,死於2011年4月22日,死因從高處墮下。
  • 蔡齡齡:前商台電台主持暨歌手,疑因患上抑鬱症自殺,死於2012年6月23日,死因從高處墮下。
  • 劉嘉麟:有少年廚神之稱,疑因投資及賭波失利欠下巨債,2014年6月22日燒炭身亡。
  • 梁靜雯:有線電視財經台記者,2015年4月8日在元朗錦綉花園住所睡房內燒炭自殺,懷疑梁不堪工作壓力尋死。
  • 鄧景輝:前亞洲電視新聞主播,有「新聞王子」之稱,最後任職DBC數碼電台主播。2015年12月24日在太古城寶安閣高處墮下不治,懷疑DBC裁減新聞部員工有關,亦有傳聞疑因投資失利欠下巨債而自殺。
  • 盧凱彤:音樂組合「at17」成員,2013年情緒開始出現問題,翌年證實患上躁鬱症及人群恐懼症,一年後好轉。2018年8月5日,她於跑馬地寓所高處墮下身亡,終年32歲。

註解

  1. 明報:自殺指南網站 或涉教唆最高可囚14年,2012年9月9日。
  2. 香港高登討論區:爸癌歿媽智障 養家哥哥自殺
  3. 香港高登討論區:隱蔽中年漢離奇跳樓亡
  4. 香港高登討論區:恥笑跳樓身亡的小學女教師
  5. 高登討論區:肥妹墮斃男友拒望一眼
  6. Games Animation Forum:咁樣跳係唔係威d?
  7. 7.0 7.1 高登討論區:獨居 22歲宅男跳樓亡,2011年4月28日。
  8. 一個人的百年﹝中文系教授余虹自殺前的絕筆﹞
  9. 多維新聞網:人大博導跳樓身亡 留言稱自殺不易活著更難 2007年12月6日
  10. 高登討論區:爸癌歿媽智障 養家哥哥自殺
  11. 新春秋:香港地獄景觀﹝圖﹞
  12. 香港高登討論區:隱蔽中年漢離奇跳樓亡
  13. 星島日報:警調查Facebook自殺群組事件,2009年11月25日。
  14. 明報:網上現自殺群組 警方調查,2009年11月25日。
  15. 明報:facebook自殺群組 關一個開一個 「練習自殺」群組受查 14歲女生另起爐灶,2009年11月26日。
  16. 高登討論區:獨居宅男燒炭死 兩月無人知,2012年8月11日。
  17. 明報:情困青年 吸氦氣自殺亡 近年首宗 團體籲罐印警告珍惜生命,2012年9月9日。
  18. [邊個自殺?] 香港仔一男子疑用氦氣自殺,2012年9月8日。
  19. 太陽報:IT男毒氣袋笠頭自殺死,2013年8月16日
  20. 太陽報:星晨前領隊笠毒氣袋自殺亡,2013年10月4日
  21. 晴報:豪宅女子吸氦氣自殺 不堪情困 自製毒氣袋,2013年10月29日
  22. 太陽報:青年財困 氦氣袋笠頭自殺,2013年11月15日
  23. 東方日報:氦氣袋笠頭 中年婦自殺亡,2013年11月21日
  24. 蘋果日報:跳樓教師 上課被嘲英語差 學生fb留言:原諒我們,2013年10月25日
  25. 高登討論區:跳樓教師 因上課被學生嘲英語差
  26. 蘋果日報:不堪哮喘病折磨 致電父親說對不起 高登巴打跳樓爆頭亡,2013年11月24日
  27. 高登公告希望巴打們更積極面對困難
  28. 高登討論區:[RIP] 希望大家可以奠酒比佢,2013年11月24日
  29. 高登討論區:今日 RIP x 5單疑似自殺新聞,2013年11月24日。文中事主曾寫道:「……如果過幾日之後有報紙寫:一名24歳青年用氦氣自殺 果個應該係我黎」。
  30. 蘋果日報:飲酒致頑疾纏身怕累姑媽 留SMS女拳手跳樓亡,2014年2月11日
  31. 高登討論區:fb留徐志摩詩 坎坷女跳樓亡
  32. 蘋果日報即時新聞:【隱蔽男燒炭】匿屋企打機9年 隱蔽男尋死搵亡母,2014年4月21日
  33. 高登討論區:【邊位巴打?】匿屋企打機7年 隱蔽男尋死搵阿媽
  34. 蘋果日報:打機打到頸椎劇痛 青年鐵鏈吊頸亡,2014年5月24日
  35. 高登討論區:打機打到頸椎劇痛 青年鐵鏈吊頸亡
  36. 蘋果日報:遺書囑母向保險索償,2914年5月24日
  37. 高登討論區:青年因病自殺,遺書囑母向保險索償
  38. ONCC: 中大生墮樓:死前fb留言稱不枉此生!,2015年6月30日
  39. 成報:上載照片告別 少女旺角跳樓亡,2015年12月16日
  40. 高登討論區:自殺少女讀果間學校叫慕光英文書院
  41. 蘋果日報即時新聞:【中一生墮樓】9月開學至今多宗學生自殺或企圖自殺案件 ,2016年3月8日
  42. 蘋果日報fb專頁:已經係今個學年以嚟,第19宗學生墮樓案……,2016年3月8日
  43. 明報:公僕夫婦墮樓命案 料妻子被擲下,2017年9月6日
  44. 立場新聞:東張西望報道夫婦墮樓案 探討樓價影響 主持稱凶宅是商機,2017年9月5日
  45. FanPiece:佢黐Q咗綫呀!《東張西望》主持人稱凶宅是商機,2017年9月6日
  46. 葉一知fb專頁:據報,無綫《東張西望》報道油麻地夫妻墮樓案時,不單以「凶宅」角度剖析案件對樓價的影響……
  47. LIHKG討論區:教 局 副 局 長 蔡 若 蓮 兒 子 墮 樓 亡
  48. LIHKG討論區:教 局 副 局 長 蔡 若 蓮 兒 子 墮 樓 亡 (2)
  49. 香港討論區:教育局副局長蔡若蓮兒子 擎天半島墮樓亡
  50. 立場新聞:【蔡若蓮喪子】教大民主牆現「恭喜」字句 校方翻查閉路電視 校長斥「冇人性」,2017年9月8日
  51. 眾新聞:校園現挖苦蔡若蓮喪子標語 教大校長道歉譴責 特首親自過問,2017年9月8日
  52. LIHKG討論區:「若蓮喪子」係唔係已經做咗成語
  53. 香港01:【屯門三屍命案】3成濕疹患者受情緒困擾 家人支持成關鍵,2018年6月18日。
  54. LIHKG討論區:氦氣自殺有無得諗?
  55. LIHKG討論區:【三屍命案】疑似女死者討論區帖文 「氦氣自殺有冇得諗」
  56. 香港01:【屯門三屍命案】死者曾讀中大護理15年退學 曾怨濕疹一世suffer
  57. LIHKG討論區:[公告]關於近日倫常慘案
  58. 58.0 58.1 明報:網上外展社工 全港僅3人,2009年11月26日。
  59. 「做個智Net的」互聯網教育活動新聞稿:「智Net」家庭支援中心成立暨「兩代眼中的網絡危機」意見調查

相關條目[]

外部連結[]

防止自殺/情緒輔導機構[]

相關網站[]

網民討論[]

高登討論區

博客反應[]

傳媒報導[]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