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網絡大典
註冊
Advertisement

2014年中學文憑試由2014年4月1日開始舉行,當中主科的部分題目受傳媒關注,成為網上及社會熱話。

中文作文:必要的沉默[]

主條目:必要的沉默

2014年4月7日為核心科中文科開考日,考生在「卷二」作文卷中可於三題中選擇一題撰文不少於650字。其中第一題如下:

「今天發生了一件事情,當時我曾經想力陳己見,最後選擇了沉默。我認為沉默是必要的。」

以上是文章的開首,試以「必要的沉默」為題,續寫這篇文章。

題目在試後流出即受熱議,不少網民批評考評局出此題目是要「維穩」,鼓吹「和諧」,作家陶傑質疑在現有社會氣氛下以此出題是要學生「學做鵪鶉」,但有學者稱,該題僅要求考生闡述為何在某一事件下選擇沉默,可以是提倡慎言美德,而非事事都要沉默,不認為題目有政治傾向。[1]

網上更有不少人,如庫斯克[2]等,以此為題嘗試續寫文章,不少更極盡抽水之能事。有老師甚至試改網上流傳的文章。[3]

另外兩條題目「不做第一,也不做最後」和看圖作文「陽光與陰影」,同樣被指有引導性,鼓吹不要搶出風頭和凡事要以正面態度面對,不過討論不如第一題多。[4]

中文閱讀理解:第九味[]

同日早上的「卷一」閱讀卷中,白話文閱讀理解以台灣作家徐國能的文章《第九味》設題。《第九味》透過食物和味覺,隱喻人生波折及興衰,文章闡述首八味(包括甜、酸、苦等)與人生的關係後,問考生「第九味」指的是什麼。

網民試後紛紛表示被此沒在文中出現的「第九味」難倒,不少人笑指此題充滿「伏味」。傳媒亦隨即聯絡文章作家查詢,徐國能對自己作品被引用感意外,而「第九味」所指為何,徐國能則說答案可以很多,「也許是指歷經了百味雜陳的人生,最後浮上心頭的人生况味吧!」不過有中文科教師認為原作者的答案只能在六分中取得兩分,甚為諷刺。[5]

通識:示威與核心價值[]

2014年4月9日開考的通識科考問不少政治議題,引起討論。當中卷一「資料回應題」環繞2013年本港的示威活動、活動訴求、及檢控數字,要求考生回答特區政府的「管治困難」,當中顯示兩種核心價值的「矛盾」,以及回應遊行是否有助提升港人生活質素。

在資料A當中,試卷提供了兩張去年元旦拍攝的相片,分別是香港各界慶典委員會遊行及民間人權陣線舉行的遊行,又分別指出了兩批遊行人士手持橫額的訴求。另一份資料則詳列了本港2004年至2012年期間公眾活動總數,以及檢控數字與百分比;最後一項資料則列出了本港2013年一些公眾活動的訴求,包括五一勞動節遊行、七一遊行、10月份免費電視發牌風波等。

有網民發現資料提供的相片中,橫額諷刺梁振英的漫畫被抹去,直指這是「河蟹」,不過亦有不少通識科老師如庫斯克表示,考試材料為擬題有所更改是正常現象,又指移走漫畫可減少學生受個別人物影響,可專注於考問的議題上。[6]

11月上旬,早前引起爭議的「示威與核心價值」中學文憑試考試報告出爐。內容指出,考生在通識科答題對言論、示威自由及法治等概念,掌握較為薄弱,有人錯誤將把法治等同於執行法例。

考評局將通識科卷一(上述資料A)獲得不同成績等級的答卷示例上載至網站,顯示獲得最高第5級成績的答卷,並沒有迴避特首下台問題,其答卷指兩張照片顯示政府管治威信不足和缺乏凝聚力及歸屬感,因此市民遊行「要求行騙長官下台,不要騙子政府」。另一同獲第5級「滿分」成績的答卷,考生也指政府管治威信下降,令施政公信力減低,其答案更直指「反映一部份市民可能因梁振英政府似乎與中共中央關係密切,而東北發展等政策也令市民感『賣港』之嫌,故不信任政府」。

第二分題(即統計資料部分)獲得第5級成績的答卷,指出矛盾是法治精神與保衞人權,「示威者認為拘捕行為有損人權,但警方認為這是體現法治精神」。不過報告指,有不少考生將「治安/法治」等同於執行法例,部份考生只是把法治的意思詮釋為遵守法律。

通識教育教師聯會主席許承恩指出,之前有考生擔心回答反對梁振英會影響得分,考評局公開答卷示例,「證明支持或反對都有機會得高分,最重要是考生對概念的理解。」[7]

皇仁貼中兩試題[]

該年度的中學文憑試中國語文科,閱讀理解的文言文題目節錄自《史記.孔子世家》,看圖作文題目是「陽光與陰影」。網民將皇仁書院一些中文筆記、答題及作文練習上載到facebook,當中有老師向學生派發《孔子世家》語譯及分析,及以「光與影」為題的作文練習,都與今屆文憑試題目極為相似,網民認為「使用同一篇文言文,係好微機會」,懷疑有試題外洩。[8]

皇仁書院校長李瑞華向傳媒解釋試題相似只是「巧合」。當中的《史記》文章白話譯文及分析,是該校中文老師去年向中五學生派發;而作文題「光與影」,則是去年升中六同學的暑假作文練習,並非今年模擬試的題目,該老師亦沒有參與考評局擬卷工作。多名皇仁應屆考生亦在網上留言力撐,指老師「對中文非常熱愛」、「佢啲筆記多到可以出書,咁啱得一、兩頁撞得中,我諗係運氣啫」。

但有網民不信有接連的巧合,並關注皇仁學生若事先看過《孔子世家》白話語譯,在這條閱讀理解題中便有不公平優勢,有網民更與皇仁學生在網上罵戰。教育界議員葉建源指校方應公開有關筆記及練習內容以示清白。[9]

中文聆聽要計數[]

是年中學文憑試中文聆聽卷,出現數學計算題目,不少考生表示大出意料之外,擔心成績未如理想。[10]中文科卷三(聽力測驗),涉及計算題,錄音提及升學暨就業博覽會門票,兩名學生在對話中,提到去年門票每人20元,今年加價5成,但長者和學生可獲6折優惠、周日無優惠等等。題目問及學生門票每張多少元,依照對話內容,計算答案應為18元。另一問題則指一名女生周六晚返港,翌日是展覽最後一日,票價將會是多少?由於周日無優惠,所以答案是30元。[11]

不過有網民指,此份聆聽卷暴露了香港學生的短處,已發展到只要沒有計數機,他們就連簡單的算術也不懂運算;不過亦有網民反駁,要邊聆聽邊計數,一心二用是非常困難。[12]

註解

Advertisement